
刘峻山同志肖像
在第一届中央监委的10位成员中,大多数人在严酷的斗争中过早地为党和人民献出了生命,只有他——刘峻山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在历经岁月的风雨之后,他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
刘峻山,又名刘九峰,1899年出生在江西吉安。幼年的刘峻山非常幸运,开明的父母极力为他创造条件,让他顺利地接受了小学、中学教育。1919年,20岁的刘峻山在吉安县立高等小学当了一名教员,开始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业。
年轻的刘峻山不甘于重复这种平静但缺乏生机的日子,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1924年1月,他离开家乡来到上海,进入上海大学读书。
当时的上海大学有着“东方红色大学”之誉。这所在中国革命史上曾留下深刻印迹的中共第一学府,珍藏着一段中国共产党的童年往事,很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共产党人后来都成为著名的革命家。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刘峻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积极要求进史经常参加学生活动,在校期间加入了青年团,并担任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执委会委员、组织部主任。
1925年5月,刘峻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把反帝斗争扩大到各个阶层中去,号召全市罢工、罢市、罢课。6月7日,上海工、商、学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刘峻山任上海学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参加编辑《上海学生》,为反帝斗争呐喊。1925年8月至1926年3月,刘峻山任中共上海学生党团书记。
五卅运动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经过这一阶段的锻炼,尤其是受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引导,年轻的刘峻山很快积累了一定的革命经验,逐步开始走出校门,承担更为重要的工作。
1926年2月,刘峻山被团中央派到南昌巡视工作,不久后又因工作需要,被调往广东。同年夏天,被任命为共青团广东区委执委会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部长。
7月,广东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中共中央执委扩大会议决定派大批共产党员赴江西加强各级党的领导。刘峻山被中共中央任命为特派员,至江西整顿党、团组织,对党、团组织的人事作了安排。1927年1月至5月,刘峻山任中共江西区执委会委员兼组织部部长、联络部部长、南昌地方执委会书记。
1927年4月,刘峻山赴武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这一年,刘峻山与数以千计的共产党员一样,经历了极为严峻的考验。1927年4月和7月,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分别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失败。对于当时还很稚嫩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急需采取措施拯救革命于危难。为了对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大屠杀实行武装抵抗,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刘峻山参加了南昌起义的地方宣传组织工作,并任革命委员会下属粮秣委员会成员,随军南下,做起义军粮食供给工作。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失败后,刘峻山经香港返回上海,担任中国济难总会秘书长,参与领导对死难烈士家属进行救济的工作。
1928年到1929年,刘峻山先后在浙江省委和江苏省委工作。1932年,他脱离中共组织,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国民党地方政府任职。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刘峻山毅然脱离国民党,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刘峻山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任江西省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被选为江西省政协常务委员、江西省人大代表。1985年4月18日,在南昌因病逝世。